最近,猪肉涨价引起市民关注。猪肉为啥近几个月涨得如此之快?我市猪肉储备充足吗?我市相关部门有没有应对措施?记者就此进行了了解。
市场调查猪肉价格涨幅明显
今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一反过去三年的跌势,大幅反弹。短短数月,猪肉涨幅已超30%,创下三年内新高。
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国内猪价持续低迷。2014年1月至今年5月,全国猪粮比价连续71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持续亏损。今年3月猪粮比价降至最低点5.05∶1,生猪养殖接近重度亏损,4月起猪价止跌反弹。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市场终端鲜肉零售价格上涨较快。据市物价局统计,8月7日,三明综合市场瘦肉零售价为36元/公斤,比上半年平均价格上涨6元/公斤;五花肉24元/公斤,上涨4元/公斤;排骨30元/公斤,上涨10元/公斤。
8月16日,记者走访了三明附小学校旁早市,随机采访一名肉贩,他说,从两个月前猪肉价格涨得比较明显,“现在每斤猪肉比两个月前涨了4元。”
我市生猪收购价格如何?据市物价局发布的市场价格监测,7月7日三明市区每50公斤生猪收购价格820元,与上月比上涨65元,涨幅为8.6%;与今年低位时(3月15日)比,上涨275元,涨幅达50.5%。相对于每500克7.2元的养殖成本,每出栏一头商品猪将获利200元,年出栏2万头的中型猪场有望盈利400万元。
市物价局分析,猪粮比价6∶1是盈亏均衡线,现在的猪粮比价为7∶1。近一个月来,市区生猪收购价格走出低迷状态,强势反弹,连续突破700元、800元大关,生猪养殖户减亏增效喜人。
据市商务局调查,7月底,我市平均猪价升至17元/公斤,高于成本价,开始盈利;8月7日我市生猪收购价格为19元/公斤,但与省内其他地市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福州为20.4元/公斤,厦门、泉州、莆田均为20.6元/公斤。
市商务局表示,目前,我市城镇市场生猪需求量约为1.2万头/月。现有20家省级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存栏生猪近18万头,平均每月可出栏量3.5万头,完全可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原因涨价是市场机制合理调整
猪肉价格为何反弹?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表示,这是市场机制合理调整等多重原因所致。
2013年以来,由于猪价连续低迷,我市养殖业与全国一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导致一些养殖户破产退出或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大幅调减产能。因此,这轮猪价上涨,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机制调整的结果,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特征。
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量减少是其中原因之一。从我市基地情况看,去年以来,由于猪价持续低迷,不少养殖基地场采取淘汰能繁母猪的措施,造成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双双下降,使生猪上市量减少,从而拉动猪价上涨。
此外,禁养区内不少养殖场因环保问题关闭。市商务局表示,近年来,随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出台实施,生猪养殖环保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按照省上要求,我市对禁养区内养殖场进行集中整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生猪产能调减力度。另外,养殖费用高成本大也是猪肉涨价的原因。据调查,以出栏体重200斤的生猪为例,生产每头生猪需支出人工成本60元,疫苗100元,药费30元,利息40元,折旧20元,水电费15元,以上各项成本合计为265元,折合2.6元/公斤,加上饲料费用需 11-11.4元/公斤,每头生猪养殖成本达13.6-14元/公斤。
后备母猪补栏量少,供需将持续趋紧。市商务局表示,根据对我市20家基地生猪饲养情况的调查,今年第四季度生猪出栏量将少于正常水平,而且由于亏损持续周期长,各基地生产资金普遍匮乏,不少基地母猪补栏量少,市场供需偏紧的局面将持续较长时间。
建议三招加以应对
市商务局表示,由于近3年的连续亏损,生猪养殖业整体去产能化较为严重,目前市场适重猪源大幅减少,生猪供应趋紧,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是不可抗拒的市场因素。下半年是畜产品消费旺季,需求将有所增加,后期猪价仍将处于周期性上涨通道,预计本轮猪价上涨将持续至2016年春节前,最高可能涨至22元/公斤。
市商务局建议从三个方面应对猪肉上涨的状况。首先落实生猪活体储备制度。建议市政府从价调基金中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猪活体储备费用补贴,通过定向邀标方式,由市财政局、市商务局与政府直控生猪基地企业签订储备协议,以增强政府对未来预期猪价上涨的调控能力。
其次,建立市级冻猪肉储备。为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稳定市场供应,建议选择已经由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和市副食品基地办考核确认,具备加工储藏能力的福建省江南农庄食品有限公司,承担市级300吨冻猪肉储备任务,从市级价调基金中列支储备费用。
最后,加大对政府直控基地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鼓励我市各省级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加大环保投入,对养殖基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提高生猪绿色养殖能力。
作者/转载人:陈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