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明市财政局关于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单位2013年部门决算说明如下。
一、单位主要职责
市农业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农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出我市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化、农垦等)发展战略,拟订并组织实施我市农业产业政策;参与拟订各项涉农政策;组织、指导农业执法工作。
(二)负责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
(三)指导粮食、经济作物、畜牧及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组织落实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
(四)拟订农业产业化经营措施并组织实施,推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承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责任等。
(五)负责农作物种子(种苗)、草种、种畜禽、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负责渔政管理、渔港监督和渔船检验工作;负责农作物、畜禽及水生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承担农业防灾减灾责任等。
(六)拟订农业科研、农业推广的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指导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及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参与实施农科教结合工作;组织实施农民培训、村级农民技术员与管理工作等。
(七)拟订农业生态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拟订农垦发展政策等。
二、单位基本情况
市农业局包括9个内设机构,所属事业单位27家。单位核定编制175人(不含三明市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三明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其中行政编制26人;事业编制149人。单位实有人数153人,其中行政编制25人;事业单位编制128人,经费性质为行政经费。
三、单位主要工作总结
2013年,市农业局主要任务是:今年我市农业工作以“三四三”重点工作为抓手(即三个突出:突出产业提升、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四个强化:强化农业安全、农业科技推广、惠农政策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个着力:着力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涉农二三产业发展、典型培育亮点打造),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进一步推进全市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落实全年粮食面积320.69万亩、产量114.78万吨;果园116万亩、产量102万吨;茶园37万亩、产量3.15万吨;蔬菜151万亩、产量243万吨;食用菌5.4亿袋、产量24.58万吨(鲜品);肉蛋奶总产量24.2万吨;淡水鱼产量9.28万吨。
(二)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我市9个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基本完成在建重点项目15个,有效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带动农民增收。
(三)农业品牌打造成效初显。在“9.8”投洽会品牌茶展上成功举办了三明茶业公共品牌全国启动仪式暨中华客家茶发展论坛,通过开设“尚书品”旗舰店,举办“尚书品杯”斗茶赛,以及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牌等全方位宣传,不断提高“尚书品”的知名度。2013年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产品(清流雪薯)、绿色食品24个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56个产品(其中水产品32个),11个农产品获得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编写了《三明休闲农业掠影》宣传册,尤溪联合梯田入选3首批19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月亮湾休闲民俗村获得国家级乡村旅游4星级示范点,泰宁县金湖湾度假村获得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四)设施农业发展加速。在全省率先出台《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并由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意见》,出台扶持政策。全市设施果蔬面积新增0.3万亩;新投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2家,日产鲜菇50吨;建成2家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对13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和4718亩池塘进行设施标准化改造升级,有效提升了畜禽水产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
(五)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持续推进。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的有效途径,全市新增流转耕地5.9万亩,累计达69.9万亩,占承包耕地的30%。市政府召开全市土地流转推进现场会,总结推广“沙县模式”。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和示范社建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60家。全市共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57户,注册资本2.36亿元。
(六)农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新提高。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全市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99.42%,茶叶农残抽检合格率100%,水果农残抽检合格率99.3%,畜产品 “瘦肉精”抽检合格率100%,上市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抽检合格率100%。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有效,扎实开展春防和秋防工作,全市已连续9年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广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统防统治服务面积35.3万亩。
(七)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成效明显。积极加强产学研对接,我市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开展以农业“五新”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的“驻乡巡村服务三农”、“专家八个一”、“千人进社促发展”等活动,推进农业“五新”进村入户,已推广水肥一体化、食用菌代用料工厂化栽培等一批新技术、引进农作物新品种500多个,蔬菜和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3.2%和98.7%。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分别有4个点和5个点列入物联网和水肥一体化示范点。推进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该县被认定为全国31个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之一,县级排名第一。
(八)农业生态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完成了全市畜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初稿。禁建区外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90%实现基本达标排放,并推广应用了21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大力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39万亩,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45万亩次以上,开展沼液综合利用面积3640亩,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村沼气集中供气、整村推进工作,新建集中供气点6个、沼气整村推进村2个。
(九)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及时发放种粮农资综合补贴2.25亿元、农作物良种补贴4179.86万元、30亩以上种粮大户补助资金777.85万元、机动渔船燃油补贴519.64万元。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9222.56万元,销售补贴机具73999台(套),受益农民达26961户。垦区危房改造进展顺利,102户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政策性保险得到落实,全市水稻种植(制种)全部参保,投保面积232.71万亩;全市完成渔工人身平安险到期续保1494份、新增42份;渔船到期续保完成491艘、新增15艘。
(一)收入总计3687.71万元
2013年度部门决算总收入3687.71万元,其中本年收入3496.22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财政拨款收入3491.17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38万元。
2、事业收入5.05万元。
3、上年结转和结余191.49元。
(二)支出总计3687.71万元
2013年度部门决算总支出3687.71万元,其中本年支出3687.71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基本支出1613.52万元。其中,人员支出1419.1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5.73万元,公用支出188.6万元。
2、项目支出2074.19万元。
五、公共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2013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 3585.78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按科目分类统计)包括:
(一)信访事务(2010308)3.48万元。主要用于信访事务支出。
(二)其他广播电视教育支出(2050599)0.72万元。主要用于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三明分校办学支出。
(三)社会公益研究(2060302)40万元。主要用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支出。
(四)医疗保障(21005)56.41万元,主要用于行政事业人员医保补助等支出。
(五)排污费安排的支出(2110307)75万元,主要用于畜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支出。
(六)农林水事务(213)3410.17万元。其中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等基本支出1362.06;日常公用等基本支出188.6万元;用于技术推广与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病虫害控制、农业组织化与产业化经营、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执法监管、统计监测与信息服务、农业生产资料调整与补贴等项目支出1859.51万元。
六、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情况
2013年度政府性基金支出38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按科目分类统计):
(一)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2121100)38万元。主要用于测土、配方、配肥、田间试验示范和宣传培训等支出。
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情况
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185.02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49.2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35.75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公务接待费
2013年支出49.27万元。主要用于市农业局(含24个局属事业单位)执行公务、省业务主管部门专项业务工作指导与调研等接待活动支出;用于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品牌打造、设施农业发展、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等业务专项工作的接待活动支出。与上年相比支出下降29.47%,主要原因是严格规范公务接待管理,认真执行公务接待审批制度、开支范围、降低开支标准等有关规定。
(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2013年公务用车运行费支出135.75万元。主要用于公务用车燃油、维修、保险等方面支出。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10辆。与上年相比,公务用车运行费和购置费分别下降28.4%,主要原因公务用车实行分管领导审批制,整合车辆使用资源,强化制度约束,严格落实责任,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维护和燃油成本。
附件:1.部门决算收支决算总表
2.部门决算公共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3.部门决算政府性基金拨款支出决算表
4.“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作者: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