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明市农业局直属机关委员会
关于印发《三明市农业局党风廉政建设学习资料(第二期)》的通知
局机关党委所属各支部:
现将《三明市农业局党风廉政建设学习资料(第二期)》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三明市农业局直属机关委员会
2018年5月4日
政治生态的“七看”“七着力”
与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一些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净化、修复和重建,还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七个有之”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情况看得更加清楚一些,想得更加长远一些,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一些,以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和维护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如何看一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如何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仍然处在一个强化实践、有效推进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九大,对过去五年全面从严治党作了深刻总结,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新要求,提升了“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政治生态的新境界,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登高望远的政治胸怀、充满信心的政治定力、清醒冷静的政治品质、时不我待的政治锐气,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
政治生态的明显好转是有目共睹的,但还没有达到根本好转。与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一些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净化、修复和重建,还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七个有之”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在2018年1月召开的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七个有之”是政治隐患,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防范和遏制。
“七个有之”的问题是政治问题,是不良政治文化问题,是不良政治生态的最大病根,集中到一点,就是“四个意识”不强、没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问题,需要我们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加以坚决反对、深入查处,继续“治标”;需要我们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政治建设这个根本上强化教育,抓早抓小,注重“治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坚持把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作为监督执纪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存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案件1.2万件,处分1.2万人,比2016年增长了181%,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了纪律保障。
政治生态不是朦胧含混、虚无缥缈的,相反,政治生态恰恰是具体现实的,如同自然生态一样是可透视、可检查、可量化的。结合自己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和巡视工作的实践,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七个有之”等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深切体会到要从7个方面“看”政治生态,着力在7个方面“建”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是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一个地方(单位)的贯彻落实情况,着力确保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对中央的政治忠诚度问题,是重大党性原则问题,要高看一眼、深看一层。十八大以来,只要把党中央的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贯彻落实好了,地方政治生态就坏不到哪里去。这里讲的贯彻落实,一方面要坚决和全面,要在各个方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包括“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坚持”等。落实的重点,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此,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强调,“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和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上,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政治责任,是纪检监察机关最关键的政治职能”。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专题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考察工作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作出了一系列专题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这些专题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政治性强、全局战略性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强,必须解读开来、细化起来,认真地贯彻落实,使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历史、联系、发展、辩证地看一个地方(单位)的政治文化,着力抵制和反对封建腐朽庸俗的政治文化。“政治生态”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一定程度上是政治文化和人际关系。讲政治就是讲人民立场、讲党性原则。政治就是一种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心气不畅,就会千异百样。一些地方,在历史上形成了这个“山头”那个“山头”,有这个“帮”那个“帮”、这个“派”那个“派”,有的地方是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等。我们要历史性地看、上升到历史政治文化的高度来加以分析研究。要看看这些山头是否削平了,这个“帮”那个“派”的问题是解决了还是加剧了,地方(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是否失去公正而陷入到这一边或那一边去了,离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是否还在干扰影响本地区本单位的重大事项决策或重要人事安排,是否存在“拜码头”的现象。把这些情况看清楚,采取针对性措施,坚决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以及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歪风邪气,才能厘清政治关系,明辨政治是非,端正政治站位,政治生态才能够一点一点地晴朗起来;才能构建昂扬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活环境;才能形成团结的、协调的、遵纪守法的、干事创业的班子合力。
三是看一个地方(单位)“一把手”的政治修为,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政治生态是上层建筑,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政治关系及其状况。要正反两方面看,特别要深入地分析党委“一把手”。党委“一把手”是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一把手”正,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就歪不到哪里去;“一把手”正,往往体现在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花在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建设、着力全面从严治党上,做到了管方向、管大局、管班子、抓落实,发挥了自身廉洁、民主集中、敢抓敢管、善抓善管的“头雁效应”。从查处的不少违纪违法案件看,“一把手”耍两面性、做两面人,往往表现在口是心非,“表态嗓门高、落实行动差”。这样,中央精神就被束之高阁,就容易形成“一霸手”“一言堂”,就容易形成地方的“土皇帝”,“七个有之”的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来。“一把手”违法乱纪,是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的重大污染源,就会对广大干部群众造成极大的伤害,恢复起来就很难。为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的要求,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强化政治巡视巡察,找准病根病灶,针对性地予以防范和解决。
四是看一个地方(单位)的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着力推动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经济生态是政治生态的基础,政治生态又反作用于经济生态。一个地方或单位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得怎么样,通常可以看出这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如果几年下来,一个地方或单位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面貌依旧,甚至停滞不前,既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主要增长点,又没有改革创新的新兴点,也没有打基础、利长远的发展点,人民群众没有获得感,甚至百姓骂街、民怨载道,一般来讲,这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已经出了问题甚至出了大问题。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键在于把党建设好,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的领导,为与时俱进地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纪律保障,目的在于通过又好又快发展,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
五是从社会生态看政治生态,着力用良好的党风影响引导社会风气、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生态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政治生态自然会通过社会生态反映出来。政治生态好坏,重要的一环,是要看当前社会面上反映问题的“现实版”,把历史与现实比较着、结合着看。比如,一个地方群众信访问题积累多、群体性事件不断,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案久拖不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矿产开发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网络热点不断,一般都是政治生态不好的集中反映。我们要从社会焦点热点中发现问题、研究规律,通过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政治生态问题,才能确保社会面的和谐稳定。相反,一个地方的社会问题由乱到治,说明这个地方的党委领导坚强有力,人民立场坚定有力,社会治理有章有法,党风引领着社风民风,政治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六是看一个地方(单位)的选人用人情况,着力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生态是政治生态的重要“湿地”。一个地方(单位)公不公、正不正、廉不廉、实不实,很大程度表现在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上。选人用人是否公道正派、让人信服,能否调动最大多数干部的积极性、能动性,是一个地方(单位)政治生态可量化的重要方面。中央巡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与上百名领导干部逐一提问式地个别谈话,并用累计统计的方法,使选人用人情况可量化,从中得出结论,论之有据。选人用人好则政治生态好,反之亦然。选人用人的主要责任在党委“一把手”。从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的案件看,一旦党委“一把手”的家里成了“官帽批发市场”、权钱交易所,这些情况就会扩散到各层级的干部甚至社会面上去,政治生态就会出现恶性循环。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是选人用人的“左膀右臂”。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好入口关,纪检监察机关也要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吏治清明。
七是要把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剖析开来看,着力吸取教训、寻找规律,健全防范机制。纪检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这里的人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没有什么样的“显微镜”“X光”可以一目了然地透视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度、透视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腐败案件集合起来、“解剖麻雀”、剖析开来加以分析研究,寻找个中的深层次原因,看看案发地的政治生态是怎么样的,问题出在哪里,从中吸取教训、寻找规律,针对性地堵塞漏洞,健全防范机制。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赵乐际同志强调:“要提高警示教育的政治性,凡查结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都要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警示教育,用好反面教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举一反三、以案明纪,让党员干部引为镜鉴。”落实这一重要要求,以活生生的反面典型为戒,强化思想教育,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认识摆进去,就能不断拧紧思想“总开关”,就能加快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势从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的十九大作出“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重大判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重在发现和看清问题,重在加强上一级党组织的领导、坚决果断稳妥地解决问题。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情况看得更加清楚一些,想得更加长远一些,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一些,以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和维护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摘自学习时报,作者为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 徐令义)
“为政以德”让政治生态清风常在
领导干部要讲政德”。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授的一堂“政德课”引发高度关注。他在参加重庆团审议时,深刻阐释了实现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路径,强调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求党员干部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国传统文化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范仲淹先忧后乐、张载民胞物与,讲的都是为政之德。这种对政德的强调,一直延续至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始终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德行高低始终是人们观察评判干部的直观印象。焦裕禄“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兰考大地,百姓赞叹“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谷文昌苦战十余载终将荒岛变成绿洲,百姓自发“先祭谷公,再祭祖宗”。杨善洲、沈浩、廖俊波……这些人民公仆之德,堪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最好呈现。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的政德好坏,事关治国理政事业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作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幕。一方面,“打虎”无禁区,“拍蝇”零容忍,“猎狐”紧追逃,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主题教育,反复强调“拧紧总开关”,对“政德”的要求不断细化。五年多来,我们直面政治生态的种种歪风,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政治“雾霾”消散,政治生态好转,实际上就是一堂最生动的“规矩课”和“政德课”。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对“政德”的高度重视,实则是对政治生态的深度审视。1945年4月,面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向何处去”之问,毛泽东同志适时提醒“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时光流转,如今我们正处在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历史节点,尤须良好的政治生态来保证中国号巨轮行进的航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愈发呼唤提升拒腐防变能力,亟待增强病菌的免疫抵抗能力。置身其中的每个党员干部,都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坚持做到“为政以德”,政治生态红利才能源源不断。
立政德,润天下。如何讲“政德”?“多积尺寸之功”的叮嘱,传递出简洁却并不简单的答案。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境界,还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明大德,“心中有党、对党忠诚”,那些试图模糊是非之举便没了滋生土壤;守公德,“心底无私、天下为公”,奸佞之徒便少了投机空间;严私德,警惕“枕边风”,管好“身边人”,投机之徒就失了钻营之机。从“关键少数”做起,形成“头雁效应”,终将带动“最大多数”。
“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官德影响民德,官风引领民风。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政治生态,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社会工程。当缕缕清风吹散“政治雾霾”,当置身其中者都能“健康呼吸”,我们也必能体会“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的力量。(摘自北京日报 汤华臻)
自作聪明耍花枪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一干部不按申报操办婚宴被查处
违纪问题通报
2018年2月11日,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综合执法中心负责人兼村镇建设管理站负责人陈桂林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通报。
经查,2017年2月18日,陈桂林在担任东庄镇综合执法中心兼管理站负责人期间,借为儿子操办婚宴之机,违规邀请管理站干部3人,以及该镇18个村居的村干部和土地管理员37人参加宴席,并收受礼金3.81万元。
2018年1月31日,经秀屿区纪委常委会、区监委委务会研究,给予陈桂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降低岗位等级。
事件回顾
2017年2月15日,陈桂林就儿子婚宴事宜向组织作“一报告一承诺”,报告宴请对象均为亲戚朋友,桌数控制在15桌之内,承诺严守廉洁自律相关规定,不大操大办、不宴请管理服务对象。
实际上,陈桂林很快把对组织的承诺抛到了一边。2017年2月18日,陈桂林在市区一家酒店操办婚宴,虽设宴共14桌,但宴请对象除了亲戚朋友外,还有管理服务对象共计40人,违规收受礼金3.81万元。
查处经过
2017年12月18日,秀屿区纪委收到群众举报,反映东庄镇综合执法中心负责人兼村镇建设管理站负责人陈桂林,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参加儿子婚宴并收受礼金。
“高压之下仍有人顶风违纪,必须严查。”秀屿区纪委负责人高度重视,要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
调查组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根据问题线索反映的情况,确定了先调取证据资料,再谈话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
随后,调查组先开展外围调查,找参加婚宴的一些人了解情况,摸实参加人员名单。事实证明,陈桂林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参加儿子婚宴并违规收受礼金情况属实。调查组觉得找陈桂林谈话的时机已经成熟。
“你儿子的婚宴操办了多少桌?”“有没有邀请管理服务对象?”调查人员单刀直入,抛出问题。
“14桌,没有邀请管理服务对象,都是我自己的亲戚朋友。”陈桂林轻描淡写地回答。
“没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参加?那这又作何解释?”调查人员紧盯问题不放,拿出早已掌握的参加宴请人的名单递给陈桂林并提出质问。此时,陈桂林开始紧张起来,他张了张口,欲言又止……
“那你向组织报备时,为何不写明情况?”调查人员追问。
“我在镇里工作二十几年了,宴请的下属及村干部都是认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以前他们家办婚宴时我也有参加,也随礼了,这是礼尚往来嘛……”陈桂林对调查人员说。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指出,严禁利用婚丧喜庆事宜借机敛财,你难道不知道吗?”调查人员严肃地说,“你不如实向组织报告有关情况,违反了组织纪律,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违反了廉洁纪律。你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本应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礼尚往来不是你违纪的挡箭牌!”
随着谈话的深入,陈桂林涨红了脸,面色有些难堪,很快如实交代了违纪事实。
“我给我儿子办婚宴邀请管理服务对象的行为,说到底是心存侥幸,党纪观念淡薄,没有时刻绷紧纪律之弦,真是不应该。”陈桂林后悔不已。
2018年1月,经区纪委常委会、区监委委务会研究决定,给予陈桂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降低岗位等级,对3.81万元违纪款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吴震 书涵)
案例点评——对组织要忠诚老实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在高压态势之下,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心存侥幸,明知故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组织面前耍花枪。他们在向组织报备时,言辞恳切,说只邀请亲戚朋友,桌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承诺严守廉洁自律相关规定,不大操大办、不宴请管理服务对象。但是,转回头就忘记了自己的承诺,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诚信,践踏党的纪律和规矩。本案中的陈桂林就是这么一个典型。
忠诚老实是党员应有的政治品格。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对组织始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要耍小聪明,否则,必将受到纪律的严惩。(作者系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作者: 党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