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将红茶引入盛产铁观音的闽中茶乡大田;
她,年少志大,25岁,就想着将大田高山红茶推向海内外;
她,就是大田县易津茶业公司掌门人——严互佐。多次跳槽,走进红茶之门.
2005年,刚刚步入社会的严互佐在家人的支持下,在泉州的仰恩大学校内开了家西餐厅,没过多久就倒闭,亏了10多万元,严互佐只好进了一家企业打工。
2006年2月1日,严互佐陪朋友逛人才集市,邂逅安溪长和茶业公司一位经理,次日应邀到公司参观。走进这家古色古香的公司,这里的茶艺、茶道让她感到与之前西餐厅截然不同的氛围,内心顿时清静下来。于是小严加入了公司。
在长和,严互佐参与、负责品牌加盟店的拓展。她汲取原来经营西餐厅失败的教训,短短8个月,就拓展20余家加盟店,自己也学到大量的茶业知识。之后,她跳槽到广东华宇茶业公司,又学习到了茶业经营知识。
看着国内红茶市场越来越起色,2008年初,严互佐辞去华宇的15万年薪工作,来到白茶之乡政和县,开始接触红茶,帮助生产红茶的朋友杨茂旺注册了“醉红颜”、“红顶商人”两个品牌,并对杨的茶厂进行硬件改造、品牌整合、产品线研发,杨茂旺的红茶迅速走红,政和县主要领导赞赏严互佐“外来和尚会念经”;接着,严互佐受聘到红茶最为红火的武夷山隆合茶业,向茶艺大师叶灿、“骏眉之父”梁骏德、红茶大师江元勋等人学艺,系统掌握了红茶制作技术。
引入红茶,改写大田茶事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积累,严互佐决心回乡创业发展红茶。
近些年大田县高山茶产业发展迅速,当地的金观音茶叶是加工红茶的上等原料。正是看准这一点,2008年11月,严互佐顶着家人的压力,在大田县城开了“隆合茶业”,专营红茶。
开张之初,严互佐的红茶在大田确实有些“水土不服”,平日喝惯了铁观音、金观音的大田人,对红茶并不习惯。第一个月,店里营业额仅有1万多元,真有些举步维艰。
严互佐耐心走访客户后,改变营销策略,既卖其它品种茶叶,又着重宣传红茶消气、养胃等保健功效。这时我省兴起红茶之风,严互佐的红茶顺势而上,在大田铺开。2009年,严互佐红茶销售突破2000公斤,今年首季,红茶销售已经接近2000公斤,形势看好。
随着红茶市场逐步打开,严互佐深入县里各个产茶区,引导、传授红茶制作,积极配合县里开始“绿改红”工程,引导广平、奇韬等地绿茶产区改进加工工艺,生产市场潜力大的红茶,成功制作出第一泡大田高山红茶,利用铁观音、金观音在夏暑季节品质较差空档,在一些产茶区推广红茶制作,让许多茶农增加了收入。茶农张乃传说:原来上等绿茶原料牙尖生产出来绿茶,改成红茶后,价格翻了一番。
为了让茶农们尽快掌握红茶制作技术,严互佐时常住在偏僻的茶厂里。红茶发酵时间在下半夜,加工时,严互佐经常忙得忘了吃饭、睡觉,困了就地小憩片刻,醒来又投入红茶生产之中。每到红茶加工时节,严互佐就瘦了一圈,原本一双白嫩的手,被茶汁染得乌黑乌黑的,有人戏称为“熊掌”。
严互佐为茶所痴,为茶笑过,也为茶哭过。制作出优质红茶时,她就笑了;有一回,工人操作失误,整批红茶做坏了,浪费300公斤的茶青,亏损2万多元,严互佐欲哭无泪。
一年多来,在严互佐的大力引导、传授下,大田红茶发展很快,城区上百家茶庄销售起了红茶,制作红茶茶厂已经突破百家,2009年11月,严互佐研制的高山红荣获三明市“第四届茶文化节名优茶鉴评”红茶一等奖,接着,又摘得省名茶银奖。
2009年7月,严互佐成立大田县易津茶业有限公司,接着,她的大田允宣茶业旗舰店开张。之后,严互佐在江西上高、厦门开了允宣品牌专卖店,现布局于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已达50多家。严互佐还相继注册了“高山红”“海西红”“连年红”,这三个品牌红茶受到人们的青睐,厦门店开张仅5天便开始补货,一周之内礼盒红茶销售突破100份。
她,年少志大,25岁,就想着将大田高山红茶推向海内外;
她,就是大田县易津茶业公司掌门人——严互佐。多次跳槽,走进红茶之门.
2005年,刚刚步入社会的严互佐在家人的支持下,在泉州的仰恩大学校内开了家西餐厅,没过多久就倒闭,亏了10多万元,严互佐只好进了一家企业打工。
2006年2月1日,严互佐陪朋友逛人才集市,邂逅安溪长和茶业公司一位经理,次日应邀到公司参观。走进这家古色古香的公司,这里的茶艺、茶道让她感到与之前西餐厅截然不同的氛围,内心顿时清静下来。于是小严加入了公司。
在长和,严互佐参与、负责品牌加盟店的拓展。她汲取原来经营西餐厅失败的教训,短短8个月,就拓展20余家加盟店,自己也学到大量的茶业知识。之后,她跳槽到广东华宇茶业公司,又学习到了茶业经营知识。
看着国内红茶市场越来越起色,2008年初,严互佐辞去华宇的15万年薪工作,来到白茶之乡政和县,开始接触红茶,帮助生产红茶的朋友杨茂旺注册了“醉红颜”、“红顶商人”两个品牌,并对杨的茶厂进行硬件改造、品牌整合、产品线研发,杨茂旺的红茶迅速走红,政和县主要领导赞赏严互佐“外来和尚会念经”;接着,严互佐受聘到红茶最为红火的武夷山隆合茶业,向茶艺大师叶灿、“骏眉之父”梁骏德、红茶大师江元勋等人学艺,系统掌握了红茶制作技术。
引入红茶,改写大田茶事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积累,严互佐决心回乡创业发展红茶。
近些年大田县高山茶产业发展迅速,当地的金观音茶叶是加工红茶的上等原料。正是看准这一点,2008年11月,严互佐顶着家人的压力,在大田县城开了“隆合茶业”,专营红茶。
开张之初,严互佐的红茶在大田确实有些“水土不服”,平日喝惯了铁观音、金观音的大田人,对红茶并不习惯。第一个月,店里营业额仅有1万多元,真有些举步维艰。
严互佐耐心走访客户后,改变营销策略,既卖其它品种茶叶,又着重宣传红茶消气、养胃等保健功效。这时我省兴起红茶之风,严互佐的红茶顺势而上,在大田铺开。2009年,严互佐红茶销售突破2000公斤,今年首季,红茶销售已经接近2000公斤,形势看好。
随着红茶市场逐步打开,严互佐深入县里各个产茶区,引导、传授红茶制作,积极配合县里开始“绿改红”工程,引导广平、奇韬等地绿茶产区改进加工工艺,生产市场潜力大的红茶,成功制作出第一泡大田高山红茶,利用铁观音、金观音在夏暑季节品质较差空档,在一些产茶区推广红茶制作,让许多茶农增加了收入。茶农张乃传说:原来上等绿茶原料牙尖生产出来绿茶,改成红茶后,价格翻了一番。
为了让茶农们尽快掌握红茶制作技术,严互佐时常住在偏僻的茶厂里。红茶发酵时间在下半夜,加工时,严互佐经常忙得忘了吃饭、睡觉,困了就地小憩片刻,醒来又投入红茶生产之中。每到红茶加工时节,严互佐就瘦了一圈,原本一双白嫩的手,被茶汁染得乌黑乌黑的,有人戏称为“熊掌”。
严互佐为茶所痴,为茶笑过,也为茶哭过。制作出优质红茶时,她就笑了;有一回,工人操作失误,整批红茶做坏了,浪费300公斤的茶青,亏损2万多元,严互佐欲哭无泪。
一年多来,在严互佐的大力引导、传授下,大田红茶发展很快,城区上百家茶庄销售起了红茶,制作红茶茶厂已经突破百家,2009年11月,严互佐研制的高山红荣获三明市“第四届茶文化节名优茶鉴评”红茶一等奖,接着,又摘得省名茶银奖。
2009年7月,严互佐成立大田县易津茶业有限公司,接着,她的大田允宣茶业旗舰店开张。之后,严互佐在江西上高、厦门开了允宣品牌专卖店,现布局于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已达50多家。严互佐还相继注册了“高山红”“海西红”“连年红”,这三个品牌红茶受到人们的青睐,厦门店开张仅5天便开始补货,一周之内礼盒红茶销售突破100份。
作者: 张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