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机构概况
|
农业要闻
|
政务公开
|
科技广场
|
热线服务
|
市场资讯
|
创建活动
|
新农村
|
专题报导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专题报导 » 五新服务 » 正文

鉴别真假肥料 科学合理施肥

发布时间:2011-5-10   来源: 三元区农业局  浏览次数:1977  字号:  【关闭窗口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测土配方施肥过程中如何正确鉴别真假肥料,在整个作物生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使用伪劣肥料,对作物的生长是致命性的,我们介绍几种常见肥料真假鉴别方法。
      一、如何鉴别磷酸二铵
      磷酸二铵呈弱碱性,pH为7.5—8.5,颗粒均匀,表面光滑。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假冒磷酸二铵的肥料,对磷酸二铵真假的鉴别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  
      1、仔细观看包装的标志,如有“复合肥料”的字样,就可以确定不是磷酸二铵。比如,有的肥料在包装袋上印有“×××二铵”几个大字,下面用小字标出“复混肥料”,它肯定是假货。  
      2、在木炭或烟头上灼烧,如果颗粒几乎不熔化且没有氨味,就可以确定它不是磷酸二铵。  
      3、取少许肥料颗粒放入容器中用水熔解,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碱面,立刻冒出大量气泡的多为磷酸一铵、硝酸磷肥等酸性肥料;而磷酸二铵为弱碱性,加入少量碱面后,等一小会儿方能冒出气泡。
      二、如何识别钾肥的真假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钾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氯化钾,另一种是硫酸钾;此外,磷酸二氢钾作为一种磷、钾复合肥,作跟外追肥,使用量也很大。现将识别真假钾肥的简易方法介绍如下:    
      1、看包装。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厂名、厂址、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号码。如上述标识没有或不完整,则可能是假钾肥或劣质品。    
      2、看外观。国产氯化钾为白色结晶体,其含有杂质时呈淡黄色。进口氯化钾多为白色结晶体或红白相间结晶体。硫酸钾为白色结晶体,含有杂质时呈淡黄色或灰白色。
      3、看水溶性。取氯化钾或硫酸钾、硫酸二氢钾1克,放入干净的玻璃杯或白瓷碗中,加入干净的凉开水10毫升,充分搅拌均匀,看其溶解情况,全部溶解无杂质的是钾肥,不能迅速溶解,呈现粥状或有沉淀的是劣质钾肥或假钾肥。
      4、木炭试验。取少量氯化钾或硫酸钾放在烧红的木炭或烟头上,应不燃、不熔,有“噼啪”爆裂声。无此现象则为假冒伪劣产品。  
      5、石灰水试验。有的厂商用磷铵加入少量钾肥,甚至不加钾肥,混合后假冒磷酸二氢钾。质量好的磷酸二氢钾为白色结晶,加入石灰水(或草木灰水)后,闻不到氨味,外表观察如果是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加石灰水(或草木灰水)后闻到一股氨味,那就是假冒磷酸二氢钾。
      6、铜丝试验。用根干净的铜丝或电炉丝蘸取少量的氯化钾或磷酸钾,放在白酒火焰上灼烧,通过蓝色玻璃片,可以看到紫红色火焰;无此现象,则为伪劣产品。 
      三、如何鉴别复混肥的优劣 
      1、优质复混肥颗粒一致,无大硬块,粉末较少。可见红色细小钾肥颗粒,或白色尿素颗粒。含氮量较高的复混肥,存放一段时间肥粒表面可见许多附着的白色微细晶体;劣质复混肥没有这些现象。
      2、用手搓揉复混肥,手上留有一层灰白粉末,并有粘着感的为优质复混肥。破其颗粒,可见细小白色晶体的也是优质的。劣质复混肥多为灰黑色粉末,无粘着感,颗粒内无白色结晶。
      3、取少许复混肥置于铁皮上放在明火中灼烧,有氨臭味说明含氮,出现紫色火焰表示含钾。氨味愈浓,紫色火焰越长的是优质复混肥。反之,为劣质品。
      4、优质复混肥在水中会溶解,即使有少量沉淀,也较细小。劣质复混肥粗糙而坚硬,难溶于水。 
      5、复混肥料一般来说无异味(有机无机复混肥除外),如果具有异味,说明含有碳铵或有毒物质三氯乙醛(酸)等。  
      四、如何鉴别硫酸铵
      农用硫酸铵为白色或浅色的结晶,氮含量≥20.8%(二级品)。易吸潮,易溶于水,在火上加热时,可见到缓慢地熔化,并伴有氨味放出。 
      五、如何鉴别硝酸铵
      硝酸铵外观为白色,无肉眼可见的杂质,可能带微黄色。总氮含量≥34.4%(Ⅱ级)。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和结块性,大量的硝酸铵受热易分解。把化肥样品直接放在烧红的铁板上,熔化迅速,出现沸腾状,熔化快结束时可见火光,冒大量白烟,有氨味、鞭炮味,是硝酸铵。   
      六、如何鉴别氯化铵  
      氯化铵为白色或微黄色晶体,易溶于水,吸水性强,易结块,将少量氯化铵放在火上加热,可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伴有白色烟雾,迅速熔化并全部消失,在熔化的过程中可见到未熔部分呈黄色。
       七、如何鉴别碳酸氢铵
      外观为白色或微灰色结晶,有氨气味。吸湿性强,易溶于水,用手指拿少量样品进行磨擦,即可闻到较强的氨气味。把化肥样品直接放在烧红的铁板上,不熔化,直接分解,发生大量白烟,有强烈的氨味。
      在掌握了鉴别真假肥料技术的基础上,要如何进行科学合理施肥?“土”是农业的基础,“肥”是植物的粮食,作物需要的养分是由土壤供给和施肥两部分组成的,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总量,减去土壤能提供的部分,就是需要施肥补充的养分数量。所谓科学合理施肥,就是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必须依靠科学的手段,了解作物、土壤和肥料的情况,就像过去说的“看天、看地、看庄稼”。
      测土配方施肥正是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平衡的原则,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
      (1)深施覆土。如氮素化肥深施,可有效地防止养分流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据试验,碳酸氢铵地下深施的利用率为50%,而地表层撒施的利用率只有28%左右;尿素地下深施的利用率在35%—50%之间,而地表层撒施的利用率低的多。
      (2)集中施用。如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易被土壤中铁、铝、钙固定而失去肥效,故应穴施、条施,集中施在根系生长的土层,使磷固定在种子和根系周围,有利于根据系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
      (3)“看天、看地、看作物”施肥。“看天”就是看温度、湿度、降雨、光照等气候因素对肥效的影响。温度高时宜追施尿素,温度低时则宜追施碳酸氢铵。“看地”就是因土施肥,例如,粘重土壤保肥力强,氮素一次用量可大些;砂质土保肥能力差,宜多用有机肥料,速效肥应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施用。“看作物”就是根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状况,找出土壤中影响产量的缺素因子和各种作物对肥料需求的高峰期,结合肥料特性做到配方施肥。
      (4)改肥料单施为氮、磷、钾肥配施。根据不同土壤的供肥性能、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化肥的利用率等因素来合理配比氮、磷、钾肥。作物所需要的氮、磷两种元素相互关系最为密切,并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据调查,一般单施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5.3%,而氮磷配施的利用率可提高到51.7%。
      (5)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有机肥养分齐全、肥效持久;化肥养分单一,但含量高,见效快。两者配合使用能取长补短,提高肥效。据试验,家禽圈肥与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等量化肥增产10%以上。
      三明市(三元区、梅列区)自2009年列入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市以来,三明市农业局围绕 “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5个核心环节及“田间试验、土壤测试、配方设计、校正试验、配方加工、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效果评价、技术创新”等9项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成效显著。那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何意义?
      1、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通过土壤养分测定,根据作物需要,正确确定施用肥料的种类和用量,才能不断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使作物获得持续稳定的增产从而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肥料在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中约占50%,但是施入土壤的化学肥料大部分不能被作物吸收,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在土壤中发生挥发、淋溶,被土壤固定。因此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至关重要。 
      3、节约资源,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据测算,如果氮肥利用率提高10%,则可节约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或节约375万吨的原煤。在能源极其紧缺的时代,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减少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不合理的施肥会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浪费肥料的必然进入环境中,造成大量原料和能源的浪费,破坏生态环境,如氮、磷、的大量流失可造成大体的富养分化。所以,使施入土壤中的化学肥料尽可能多的被作物吸收,尽可能减少在环境中滞留,对保护农业生态也是有益的。
      测土配方施肥是直接关系到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长期的、基础的工作。它是由一系列理论、方法、技术、推广模式等组成的体系,它包括农业技术部门负责测土、配方、施肥指导;肥料生产企业、肥料销售商搞好配方肥料生产和供肥服务,建立“测土-配方-配肥-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才能真正为农民服务。

作者: 郭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