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动态管理。坚持现行扶贫标准,继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确保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强化尚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确保稳定脱贫。
二是强化精准施策。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精准落实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低保兜底保障等扶贫措施,重点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加大帮扶力度,激发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内生动力,着力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让贫困户从生产发展、就业创业中实现稳定脱贫。加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省级财政专项产业扶贫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合理确定有助于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产业发展项目。扎实推进扶贫小额信贷,不断扩大贫困户受益面,做到应贷尽贷。提高雨露计划培训质量,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扎实推进电商、旅游等扶贫。
三是强化薄弱环节。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切实解决好贫困群众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问题。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切实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针对住房安全等薄弱环节,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纳入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年度实施计划,做到应搬尽搬、应改尽改。聚焦因病因残致贫等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进一步落实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切实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开发新农合在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接。
四是强化有序退出。制定我市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编制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47个贫困空壳村和贫困人口的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实现分年度有序退出,确保所有重点县、重点乡、贫困村如期摘帽,贫困户如期脱贫,与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对退出的重点县、重点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除了给予继续扶持外,要适时组织“回头看”,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作者: 季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