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机构概况
|
农业要闻
|
政务公开
|
科技广场
|
热线服务
|
市场资讯
|
创建活动
|
新农村
|
专题报导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新农村 » 新型农民 » 正文

孔雀开屏,“美丽事业”惊艳济阳

发布时间:2018-3-20 8:56:20   转载来源: 三明日报  浏览次数:2628  字号:  【关闭窗口

大田县济阳乡济中村东坑仔金鸡崎脚下,一个近100平方米的窝棚里,一只只漂亮的孔雀在散步、栖息,不经意间一只雄孔雀开屏,五彩斑斓,让来客惊诧不已,一位年轻小伙子却提着一桶饲料淡定地穿梭其间。

他叫刘增强,2017年从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毕业后返乡创业,创办了这家清境家庭农场养殖孔雀。如今,小刘的“美丽事业”正步入正轨。

大学生回乡养孔雀

刘增强1993年出生。父母勤劳打拼,小刘深受影响,高中时就酝酿“创业梦”,读大学时向同学推销日常用品,还经常参加创业培训提升能力,并借机积累人脉。

创业要有好项目,自己的创业舞台在哪呢?这一直困扰着刘增强。一次,他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肉食蓝孔雀市场前景很好,很多人靠养孔雀发家致富了。孔雀全身都是宝,不仅有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还能加工成工艺品和标本。

看到这些,刘增强心动了,决定回家养孔雀。

起初,父母很反对,好长一段时间都不理他。最终还是拗不过刘增强,答应支持他。

“门外汉”艰辛创业

说干就干。拿着父母给的5万元创业基金,再向姐姐们借了10万元,刘增强在自家承包地里盖起窝棚,引进了17组85羽种孔雀,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养殖肉食蓝孔雀,刘增强是个“门外汉”。每天早上6点,他就起床,给孔雀喂食、观察孔雀。为了掌握养殖技术,他看书、查询网上资料,在饲养中发现问题,认真记录下来,生怕有什么闪失。他每天至少花3个小时清理场地,让孔雀住得舒适些。由于每天长时间弯腰打扫,半年下来,他就患上了腰痛。

孔雀园要扩大,就得自己孵化,这可不轻松。刚开始小刘遭遇惨败,孵化率只有61%。他向外地专家请教,并日夜守候。

刚孵出的小孔雀挤成一堆,刘增强乐开了花。可200多只小孔雀养了两个月,莫名其妙就死了,亏了3万多元。

原来,小孔雀很娇贵,而小刘技术不到家,直接放在地上养,小孔雀吃地上的粪便,感染上肠炎,大量死亡。

有了这次教训,刘增强搭建起网格孔雀窝,和地面隔离。如今他已扎实掌握了小孔雀的养殖和防疫技巧,一批批小孔雀们健康成长起来。

孔雀浑身都是宝

经过半年折腾,农场拥有三年龄以上的种孔雀100多只,商品孔雀500多只。

规模上来了,销路在哪里?刘增强一面与本县农家乐、酒家联系合作推出孔雀肉菜系,一面积极参加美食推介等公开活动向游客介绍孔雀产品的功效,逐步打开了市场。

“孔雀养六个月长成3公斤左右就可以出笼,每公斤160元。”刘增强说,半年来,农场销售50多只孔雀,纯收入达2万元。

“孔雀蛋更是供不应求,早被订光了。”刘增强算了一笔账,一只孔雀如果在气温合适的情况一年能产20到35枚蛋,市场价最少30元一枚;孔雀苗100元一只,饲养一只成年孔雀的羽毛都要卖上300-400元,而用于装饰的翎羽还可零卖,一根可卖6元,5年以上的雄孔雀,可以制作标本,每只可买5000元以上。

“现在孔雀养殖项目得到了政府的认可,相关部门送来了创业补助相关政策,我希望项目发展起来后能带动更多的农户从事孔雀养殖,通过特色养殖走上致富道路。”刘增强打算,下一步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只,发展“特色养殖、休闲观光”特色农业,并踏上“互联网+”的道路,拓展销售渠道。


转载者: 信息站  

网站地图 |

您是光临本网的第 位网友
主办: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承办:三明市农业市场与经济信息工作站
地址:三明市梅列区红岩新村37栋农业大厦
闽ICP备1100719号   闽公网安备35040202000154号
农业执法举报电话:8234019  渔业执法报案电话:8258028
  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电话:8225535
Android下载